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4-04-28 09:33:51
文言文教案模板九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九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教案 篇1

一、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复习检查(投影)

温故而知新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汗牛塞屋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贫难致

(5)归而形诸梦。 (6)故有所览辄省记。

(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说出划线词的古今义: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多义词: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有地洼然而方以长。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为一说,使与书俱。

5、翻译句子,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

(1)子不闻藏书者乎?

(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三、研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下面请同学进一步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 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

3、 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1、(板书)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探讨2、举例论证:天子之书——七略四库

(投影) 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 有书而不读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

(作者提出观点后,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这些例证有何作用?生回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有书而不读,依次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独书……”一句由书过度到“天下物”,写“天下物”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回答)

(投影)书→天下物:物非己有:虑人逼取、摩玩不已 不同心态

物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搁

(以上由书及物都是从别人说起,接着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体,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前后对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生答)

(投影)自己 通籍 前:家贫难致 有所览辄省记——勤奋

后:俸去书来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惰

(第四段通过哪些对比,劝勉黄生认真读书?生答)

(投影) 借书:“予之公书”与“张氏吝书” 提出希望

“予不幸”与“生幸” 读书必速、归书必速

(这些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

小结:根据板书进行总结,作者由书及物、由人及己,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

四、拓展:

1、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读呢?

小结: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作者的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

(投影)2、积累读书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

(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

五、小结:

同学们,现在和过去不同。过去许多人想读书而得不到,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很优越,大小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真是琳琅满目,咱们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书店逛一逛,相信这里的书籍一定会填补你精神世界的空虚。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书!

六、作业设置:(任选一题)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读书卡片。

2、以“谈读书”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个议论片断。

文言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 ……此处隐藏7342个字……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文言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全面了解人物,领悟中心意思。

2.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辩证地分析周处形象,学习他知错能改、勇于自新的品格。

【文学知识】

1.刘义庆,南北朝宋文学家。

2.《世说新语》是我国著名的笔记小说之一,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载了汉魏至东晋的遗闻佚事。

3.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早期形式,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之分。志怪小说的名著有《搜神记》《拾遗记》,以及清代的《聊斋志异》。

  【正音正字】

(或)说shuì 蹉跎cuōtuó 朝zhāo 彰zhāng

【积累词语】

重点掌握:并 尤 冀 俱 竟 始 具 蹉跎 朝闻夕死 令名 彰

【朗读课文】

【课文简介】

本文写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故事按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三个阶段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㈠“周处少年时,……而处尤剧”,周处为害乡里,与蛟虎并为“三害”。

㈡“或说处杀虎斩蛟,……有自改意”,写周处杀虎斩蛟后,才知“为人情所患”。

㈢“乃入吴寻二陆……终为忠臣”,写周处知错改过,走访名人,自新成功。

周处的形象是鲜明生动的,从“为乡里所患”到“终为忠臣”,前后判若两人。但他的思想转变却不是突然的,有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而是先让事实说话,写事实促使周处思想转变。如乡里人对他的态度,使他觉悟到“为人情所患”,促使他“有自改意”;接着写他“入吴寻二陆”,陆云开导他学习古人“朝闻夕死”的精神,使他从信心不足到消除疑虑,虚心接受教诲,直至成功,一步一步地完成改恶从善的过程。

《周处》一文,篇幅虽短,但作者精于谋篇布局,写来处处充满矛盾冲突,其中有周处为乡里所憎恶的情况,有周处杀虎击蛟的恶斗场面,有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景象,有“改励”时复杂的心理矛盾。这些,造成行文上的曲折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是山重水复,但笔锋一转又柳暗花明,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翻译:周处年轻的时候,凶暴强悍,被乡里人(当作)祸害。

要点:“为乡里所患”:被字句。“始知为人情所患”与此句同。 “所患”: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

原文: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翻译:(当时)义兴河中又有蛟,山上有白额虎,一起都来侵害老百姓,义兴人称它们是三个祸害,而周处更 加厉害。

原文: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翻译: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其中一个。

要点:“或”:有的,有人,有时。 文言文没有量词,所以翻译时要补充适当的量词。

原文: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翻译:周处就刺杀老虎,又跳入河水斩杀蛟。

原文: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翻译:蛟有时浮上水面有时沉入水中,游了几十里,周处同蛟一起(浮沉游动)。

原文:经三日三夜,乡里皆为已死,更相庆。

翻译:经过三天三夜,乡里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贺。

原文: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

翻译:(周处)竟杀死蛟游出河水,(他)听说乡人庆贺(自己死了),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作)祸害,有了悔改的意愿。于是到吴郡寻访陆机、陆云。

要点:“竟杀蛟而出”:其中的“而”是顺接连词,先“杀”后“出”。

原文: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翻译: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把(自己的)事情详尽地告诉(他),并表示自己想改正错误可是年纪太大,最终不会有成果了。

要点:“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其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是,但是。

原文: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

翻译:陆云说:“古人重视‘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的前途还很好。再说一个人怕不立志,担心什么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要点:“人患志之不立”:其中的“之”是结构助词,使前后的“志”和“不立”都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俗称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原文: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翻译:周处从此改过自勉,最终成了一个忠臣。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

1.周处“为乡里所患”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㈠凶强侠气。 ㈡暴犯百姓。

2.“或说处杀虎斩蛟”、“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三句中,哪些词都有“说话”的意思?它们的具体含义又有什么差别?

“说”,有劝说之意;

“告”,有告诉、诉说之意;

“云”,就是说,有用话表示之意。

3.清河的话有哪两层含义?

㈠人贵闻道,不在于年龄大小。

㈡闻道后贵立志去做,只要做,就一定能有成就。

4.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

早年“凶强侠气”、“暴犯百姓”,后来知错就改,自新成才。

5.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课外预习】

1.读一遍《社戏》,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寄语】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

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文言文教案模板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