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6 16:51:19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不瞒真情》讲述的是作家老舍先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为了和好朋友高煜年快点去放风筝,老舍帮他写了作文的开头。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兴地表扬了高煜年。两人最后还是认识到不能欺骗老师,就对老师讲了实情。事虽小,却折射出两人诚实的心灵。全文情节简单,文字通俗,但字里行间也留有耐人寻味的空白之处,读后令人深思。

本课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如:紧锁眉头、苦思冥想、眉眼顿开、眉飞色舞等。当学到这些词语时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模仿出相对应的动作,最后要求大家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在教授“眉飞色舞”一词时,指导学生用“同情+语气”表达对高煜年的赞扬。师:看,你的`眉毛像跳起舞来了,真是眉飞色舞呀。谁来说说“眉色舞”是什么意思?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这样理解解起来就感到容易多了。再通过“读”贯穿教学始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品读文字的内涵美,获得思想启迪。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蒲公英》是一篇童话故事,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课条理比较清晰,先是太阳公公的叮嘱,之后是蒲公英们的反应包括两颗特别的蒲公英,最后写到了不同的结果。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孩子了解到本课的主旨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听长辈的话和实事求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孩子容易接受。

第一小节主要让孩子读出随风飘荡的.感觉,并了解其中的一个比喻句。第二小节我先让孩子了解太阳公公的态度,读好他的话。让孩子从话中提取信息,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第三小节,让孩子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伺机让孩子说说她们为什么选择去沙漠和湖泊,并让孩子劝劝她们,练习说话。最后一小节,主要让孩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想想蒲公英垂危时会想些什么呢。最后让孩子说出本课的主旨,孩子们都能很好的表达,但是做事要实事求是这个孩子们还是想不起来,所以我就引导他们,天上会掉馅饼吗,让他们思考。

本篇文章比较简单,我在想是不是有些多余的东西可以不讲,提高课堂效率呢?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我的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一、比较可取之处是:

1.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要求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教学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老师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价值都得以体现。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

2.小组合作学习时时间较短。

3.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还欠缺,如学生提出质疑有对答案办代替现象。

4.板书不够十分简洁明了。

三、教学机智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学生有分散注意力现象时能及时的利用巧妙艺术婉转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或注意力调整过来。

四、针对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写再教设计时要注意:

1、努力克服老师包办代替学生思维现象。

2、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时做得再细一些。

3、板书设计再细致一些。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⑴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 ……此处隐藏9502个字……找到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的相关语句:

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在师生交流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件的直观感受,学生能从以上的文字中深刻的感受到山茶花的颜色丰富,颜色美艳绝伦,花形多而美。在理解之后的朗读中,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山茶花的喜爱。在学习作者写比喻句时,学生说出了令我惊讶的话语,如:山茶花的红,那是怎样的红啊!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烈焰;那紫茶,仿佛刚从水中捞出的玛瑙一般。学生能说出这么美的`句子,应该已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的山茶花的美不一般,不然,这股源泉从哪里来?

在接下来的4—7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读课文,很快的理解山茶花开得美的原因在于它的花骨朵有一股特别劲,而这种特别劲又体现在它的骨朵几乎是在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的骨朵,这些骨朵就是在一季又一季,一个月又一个月的准备着。

这是令我满意的教学,但在这课教学时,还有几个地方讲得不够透彻,如:“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这段文字中的“绝”是什么意思?理解山茶花的花形时,有这样几个词语: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教学时,我只是自己对照课件简单的提了一下,什么是排列有致,对“舒展而潇洒”没有讲解,这回让学生留下疑惑:究竟什么叫舒展而潇洒?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讲继续到其他班级上《山茶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注意以上不足,争取课堂教学令自己满意。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回顾我教《掌声》。这节课比较得意的地方,就是从“深情引读”开始,后面的环节很顺畅;从“学生采访英子”到最后形成了课堂的高潮,学生回答也很精彩。我带头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从而,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使我让我深切地感受:

1、语言一定要精练准确

老师提问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提问语言不够明确,就会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回答错误。我想问学生:英子在掌声前给同学们留下怎样的印象?而我却提问:读文后,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感受。结果学生并未领会“一开始”这个词,就有同学说,“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即使老师再说明是“掌声前”的印象的句子,还是有好几个学生谈了英子的变化的句子。这样就使得这个品读重点句的环节显得凌乱,而且浪费时间。我原以为“一开始”这个词会让学生说“掌声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说“掌声前”,让学生明白老师的问题范围。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后,我想其实还有补救的办法:我再次补充提问的时候,应该果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老师的提问,让学生的再次关注教师强调的问题。或者,一个学生弄错的.时候,教师出示最简单的一句(句子三)教会学生是找的掌声前的句子,而且教师抓住“低下”这个动作词,引导学生从动作词来体会句子内容。

2、关键词要教扎实。

词语在三年级的《新课标》中还是被列为教学的重点。因为这些关键词语,不仅是文章的灵魂,还是课堂的纽带。用他们串起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只有教实关键词,学生才能读好,才能真正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后来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出示了8个课文里要求听写的词语,在学生读完之后,让他们选择几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目的是既检查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进行整体把握,温故而知新,便于新课的教学。

3、训练点一定要集中。

在本课中我想体现的是:通过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而下面这三个句子都是描写英子在掌声前的样子,每句中都有表示动作的词。

句子一: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句子二。“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脚腿落〔lagrave;o〕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句子二仅讲讲“落〔lagrave;o〕下”这个词,就略讲了……

句子三: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句子四: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这三处描写我抓了,也训练了比如,有的是通过练习说,有时的是换位思考,有的是通过采访。但是海河司没有抓到实处,学生没有静下心来读书,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为了回答我的问题,没有能做到,平等中的首席,平等地对话。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一、课文分析: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三、教学缺点:

英子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特别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做好铺垫。

课结束了,我感动了,孩子们也感动了……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仅学习了语文,也从中感受到了鼓励,关爱的力量。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