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几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28 09:32:51
第几教学反思

第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几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几教学反思1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 “几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时,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了 “几和 “第几后,对学生进行了练习,把 “想想做做第三题和第四题整合成学生喜欢的故事,边讲边引导学生做题,使学生更能吸引到老师这来,锻炼他们听讲的能力。这一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认知几与第几,对理解力稍微差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辅导。

除了在教学方面,我还发现要在鼓励中引导孩子成长。在做练习时有一道题是这样从几个梨中圈5个,然后把圈到的梨中的第四个上打上对勾。一般都是从左到右的圈,我发现班上一位行为习惯很差的同学他们从中间不挨着的圈,当时我就把这位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并且还表扬了这位同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图形。第二天上课这位学生一直坐的很端正,并且知道举手回答问题,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后来想想可能是我表扬了他使得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时常在想这么简单的知识该怎样讲,能使孩子既能很容易的接受,又能从中得到学知识乐趣。活跃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就要从孩子身上寻找可以利用的东西,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弥补他们的缺点。

《第几》这课,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第几教学反思2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特意多安排了一些小游戏:从左往右数,请第几排的第几个小朋友站起来,请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等,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注意结合孩子们的思想实际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这门艺术。

第几教学反思3

《认识几和第几》这一节课,我主要以一个排队买票进动物园观看表演的情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能在欢快地氛围下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几和第几有了很多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这是我的教研课,在此之前,我现在另外一个班级上了一遍。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当同学们已经得出有5人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个,最后的小女孩排在第5个时,我追问了:5表示什么,第2表示什么,第5呢?孩子们没有符合我原来的预想,他们一个个有点不知所措。然后我询问了周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太想当然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不需要挖掘地这么深,只要能初步区分几和第几,就行了,所以在四班上课时,就省略了这一步。接着在涂灯笼的游戏中,让学生分别涂出4个和第4个,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涂对,但是,当问到:为什么两行都有4,可是涂的不一样时,孩子们可能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引导,有些答非所问,甚至有的孩子说出:这样就不是数学了。当时有点慌,只能带领孩子一起来看题目:涂4个,就要数出4个,涂上颜色;涂第4个,就要数,并一边数一边问,第1个要不要涂色,第2个呢,第3个呢,第4个呢?从而明确只需要涂第4个。其实还是要一开始引导好,不然孩子们都走了“歪路”。在讲解动物上山和下山这道题目时,我很机械的问:上山(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1,谁第2;在之后的追问时,为什么说小猫第1,又出现了混乱孩子思想的问题,没有真正的把题目活用起来。如果当时先让孩子观察小动物们谁排在最前面,谁已经快到山顶了,再问谁第1,这样清楚地提问可能就会让孩子理解地轻松一点。

第几教学反思4

买冰淇凌(几个和第几个)本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引出几个和第几个,非常自然,而且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故事中,学生很轻松地知道了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在故事的讲述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守秩序的文明教育,在数学课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也是令人满意的。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摆好了,汇报交流各自的摆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感知自己的摆法是可以的,还有其他的摆法,不过语言的表达是不一样的,使学生真正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明确了序数的次序性。

后面安排的同桌合作操作,则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性,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最后排队的游戏的效果也很好,将整节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全班学生都忘情地参与到游戏中来,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排队大部分小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个别小组还排出了中间高两边矮或中间矮两边高的队型,可以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整堂课下来,总觉得序数的书写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成熟。虽然在备课时,自认为想得比较周到:从学生观察序数的书写,发现特征,到学生看图独立书写序数,最后给格子编号。但教学时总有学生忘了小圆点。

我想,原因之一是学生以前写的数都是基数,不用小圆点,已在脑中形成定势;原因之二是多媒体演示上的缺陷,学生观察得不够清晰。虽说整堂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序数的书写上如果能改成教师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几教学反思5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学情境。当我将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萝卜的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 ……此处隐藏5138个字……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几教学反思13

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化新知。教师设计的两个活动,颁奖与送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在玩玩学学中明确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生2说向超排第3,生3说向超排第4”教师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明确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第几”是相对的,从不同的方向数,“第几”也就起了相应的变化,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灵活,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比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一、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师: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扇子,请各小组长把扇子发给同学们吧。

老师说明活动规则:让小组成员按一定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活动,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扇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老师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新知。

教师把一把扇子发给一个同头

师:我给第几名同学发了扇子?

生6:第3名。

师:是从哪边数的?

生6:从左边。

师:拿扇子的这名同学还可以说是第几名?

生7:从右边数第5名。

师:我们在找同学的时候,要分清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

指导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发扇子。

要求:

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左面起前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面起前4名同学发扇子。

反思: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发扇子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二、拓展运用,发展新知

师: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排队参加闭幕式,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向思琪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排一共有几人?

(2)王欲君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4,这排一共有几人?

让各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反思: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闭幕式站队这一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站队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新知,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一,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活”了,这样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

在《第几》这节课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们熟悉的运动会场面引入课堂,把“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领会“第几”和“几个”的含义,巧妙设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第几教学反思14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主题图”是“人教版”新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其意图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如教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需要,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说说自己排在第几?然后实际“买票”,前面的人买完票走了,再说说自己现在是第几?这样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虽然学生对于排队这一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真正要掌握“第几”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几”与“共几”更是难以区分。这也是本个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可是在课堂上真正的去参与“买票”之后,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懂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较好理解了自然数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我想这是本节课的情境教学成功之处。

但是本节课之后,也伴随了一些思考:本节课我认为自己能够认真理解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了实际“买票”的情境教学活动,使一部分学生较好懂得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但是从中也发现,没有真正参与“买票”的同学,他们的理解程度并不是很好,而且在其他同学参与游戏时,一部分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的同学并不想听他们说,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在教师设计的“买票”这一情境上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就理解不深刻,反馈练习情况也就不是很好。

这一节课使我想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亲自参加的游戏活动很积极,也很认真,收效也会很好。但是不是自己能亲自参与的,自己的热情就不高,或者说不感兴趣了,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整节课堂中来呢?也是使我陷入深深思考的问题。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使有限的,我们虽然可以设计出来一些情境教学活动,但是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全部参加活动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怎样才能设计出来更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盼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第几教学反思15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方位感比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刚刚开学,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练习时我创设了帮小动物摘果子这一情景,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在让学生上来摘果子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喊学生的名字,而是提出:哪一排从前或者从后面数第几个同学,通过游戏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巩固了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

《第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